茶为国饮,可堪细品。我国名茶众多,涵养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形成了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近年来,,消费场景更丰富,产品供给更多元,消费群体更年轻,行业新亮点频现,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茶叶内销市场保持平稳,内销总量为239.75万吨,同比增长4.15%;内销总额3395.27亿元,同比增长8.82%;今年春茶总产量在140万至150万吨,品质基本稳定。
我国茶叶市场产销现状如何?行业涌现哪些新亮点?如何推动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隆冬将至,山峦雾霭,宛如画境。走进四川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合江村,一幅生态宜居的生动画卷跃然眼前。改变发展思路,抢抓电商机遇,这里不少村民摇身一变,成为网络主播,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把家乡的有机绿茶卖到了全国各地。
从蒙顶甘露到信阳毛尖,从西湖龙井到黄山毛峰,从恩施玉露到凤凰单枞,我国名茶众多,涵养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近年来,中国茶产业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借势完成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在保持市场需求基本稳定的同时,培育并拓展了花草茶、茶衍生品等新增长领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说,受现代生活影响,当前茶叶及其相关制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新变化。
传统原叶茶消费保持稳定,消费场景更丰富。绿茶、红茶、黑茶、万金体育注册乌龙茶仍是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类。白茶作为六大茶类中的较小品类,近年来实现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随着“国潮”文化流行,延承传统茶饮文化、注重场景体验与氛围营造的“新中式茶馆”成长起来,围炉品茶等品茶方式兴起。
茶叶消费群体日趋年轻化。在多重因素作用下,80后、90后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健康化的茶及其相关制品的消费需求涌现。一批新袋泡茶企以及无糖包装饮料应运而生,预计到2025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互联网消费需求扩张。线上交易成为茶叶内销渠道强有力的补充,去年中国茶叶线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在线上消费需求驱动下,各大品牌茶企纷纷开启电商板块,万金体育注册各大电商平台的年度茶叶交易量和品茶需求量也稳步提升。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新增茶室数量超过3万家,在平台数字化、标准化服务的推动下,全国茶室订单量同比增长115%,成都、上海、北京、杭州、西安是订单量前五的城市;茶室消费人群中,35岁及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过半。
王庆说,整体来看,茶产品需求呈现三个趋势:品牌、文化、情感因素使传统茶消费向中高端集中;日常消费更趋于理性,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茶类产品更受大众欢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推动茶消费需求保持增长。
“纸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带茶叶的杯子不多见。咱们召开会议、接待客户时,用这款杯泡茶正合适,沸水直接倒入杯中,静等片刻即可饮用,方便快捷。”近日,在山东一家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正热情洋溢地介绍。距离直播间不远的生产车间,5台全自动数控加工设备在高速运转,每天大约能够产出15万个各式各样的杯泡茶产品。
“经过市场调研后我们发现,这种装有茶叶的茶杯经过改良设计,能让饮茶变得更简单。这几年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出的产品适销对路,去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该公司说。
“面对消费需求新变化,中国茶产业正抢抓市场机遇,在供给侧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升产品丰富度和附加值,已构建起一套渐趋成熟、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茶产业链供应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梅宇说。
云南勐海县的普洱茶闻名中外,布朗山班章产区是普洱茶原料的核心产区。在保护古树的同时,地方政府正,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茶品附加值,带动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近年来,新技术、新能源不断应用于茶叶加工装备上,茶叶加工向绿色、节能、安全、清洁方向发展,连续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正向初步数字化作业迈进,多个茶类的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得到广泛应用,品味和卫生品质均得到提升,有力保障新风味、新包装的持续研发。
“今年我们接收了6所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调研请求,他们来到茶园实地观摩‘川’字牌青砖茶的生长环境,这种‘研学+旅游’的方式,效果挺好。”湖北省茶业集团赵李桥茶厂紧压茶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荆楚工匠”陈军海说。2022年,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遗名录。
近年来,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交融、康养结合,延长茶产业链,提高茶产品附加值,已成助力茶农增收的新手段。各地大力推动茶文化产业的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深挖当地传统茶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打造茶旅精品,促进转型发展。
“我很喜欢这款‘天青雨’奶茶产品,不添加香精、植脂末,很健康。”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喜茶门店,尝到奶茶新品的消费者王雯评价。截至目前,喜茶在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2000家,进入超240个城市。近年来,以喜茶、茶百道、古茗等品牌为代表的新中式茶饮,以健康、时尚、创新的多种形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市场新宠。
业内人士表示,面向未来,中国茶产业应继续与时俱进深化供给侧改革,通过改善供给结构和质量,增强供需适配性。只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才能使中国茶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王庆认为,要全面深入挖掘、保护中国茶文化精髓与传统技艺,推动创新传承;大力协调整合茶叶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茶产业全链开发与价值提升;加快现代化转型步伐,建立系统完备的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加快标准化生产,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今年3月,《茶叶供应链管理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制定计划申请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标准化对于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行业降本增效,推动茶产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品牌打造,推进消费迭代升级。加强行业品牌和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要从提高产品质量入手,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实现中高端企业品牌以及现代服务产品的足量与优质供给。
加强科技支撑,助力产业行稳致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科创中心副主任王盈峰表示,要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牵头开展“种子研究”;积极推动高校等研究机构创新成果转化,形成“研究机构创新—企业转化与反馈—院所等机构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格局。
去年我国茶叶内销市场保持平稳,内销总量为239.75万吨,同比增长4.15%。2022年是新冠疫情的第三年,中国茶叶在这个时间节点,交出如此可喜的成绩单,证明中国茶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从该篇报道来看,诸位专家对中国茶叶未来发展路线认识很清晰,总的可归纳为“历史、文化、产业、科技”,这与上海茶度科技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深挖历史底蕴、促进文化传播、提升产业升级、转化科技成果。
上海茶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历史、文化、产业、科技”四维聚合为主体,集智慧茶产业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茶业公司。前身是创立于2013年的陆标团队,陆标是中国茶品类的茶叶消费标准《中国茶叶陆羽消费标准》的起草者,所建立茶叶消费标准评级体系为业内首创。在创始人应英蓉女士的带领下陆标团队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更好集成信息技术和多源数据将传统茶文化加载于现代茶产业中,应英蓉女士在陆标团队基础上创建上海茶度科技有限公司。
在“茶叶消费标准评分体系”(陆标评分)的基础上,上海茶度科技以文化传承茶历史,以科技赋能茶产业,陆续构建了“智慧茶产业数字体系”(陆标数字供应链)、“数字陆羽文化培训体系”(陆子传承),积极服务产区全品类茶叶商品化运作,旨在推动国产茶叶向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转变。上海茶度科技希望通过专业团队的努力,用数据分析、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数字价值产品等服务于茶产业大消费的应用技术开发。
目前,上海茶度科技以为多个项目提供相关服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成果转移化项目“基于数字技术的云茶质量调控及商品化技术应用”正式启动,上海茶度科技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了数字茶园、品质评价、数字供应链等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重任。在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上海茶度科技开展3000亩技术成果辐射、示范技术培训、指导、咨询。上海茶度科技依托“农田环境监测站”、“云茶小气候环境数据分析APP系统” 2项成果。建立12套气候环境监测站和10套仓储小气候环境数据采集站,每1h采集1组茶园气候、生态、土壤 和茶叶生长及仓储等33种数据,加工生成17个数据产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